前不久,深圳前海的山姆会员超市开业,其中有一款价格168元的泡面桶赚足了眼球。这是个高达45厘米的巨型泡面桶,里面包含着24杯口味不同的小杯面。大桶一出,很快被抢购一空,二手平台已经炒到了1999元。在这款泡面桶之前,山姆超市也曾推出过多款巨型商品,比如高达1.5米的多口味薯片、4.5公斤的亿滋巨型三角巧克力等等。而山姆超市出售的所有食品,几乎都采用大包装,比如榴莲蛋糕一公斤一个,网红麻薯24个一盒。
与此同时,在我们身边还出现另一个现象,食品包装越变越小。一人份或迷你包装的食品、饮品也开始走俏。例如华润万家、永旺这些商超,或是叮咚买菜、每日优鲜购物这些电商,上架了越来越多的冷鲜产品小包装,比如十块钱的五花肉、排骨等。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意到并迎合这种趋势,例如青岛啤酒推出了200ml包装的迷你小罐,而朝日、麒麟等日本啤酒,更是推出了“XS”款,容量减至135ml,茅台电商推出了迷你飞天53度100ml贵州茅台酒。另外市场上还出现了300克的瓶装大米、175克的真空包装大米。
为什么有的食品包装越来越大,而有的包装却越做越小?
其实这并不矛盾,包装越来越大,还是越来越小,关键在于商家的目标客户是谁?
大包装取悦的是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中产阶层”。
中产们家大业大,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有着足够的仓储空间,厨房里有着超大容量的冰箱。他们看中的是“品质”,当然“划算”也很重要。更重要的是,中产们的时间成本很昂贵,他们不可能三天两头跑超市,既然开车来了,那就一定要满载而归。例如,逛一趟山姆超市,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在一千元左右,山姆超市也因此被称为“千元店”。“大包装”食品其实最早源起于国际市场,欧美的“大包装”零食文化早已蔚然成风,稳定成为一个固定品类而存在。
而小包装取悦的是年轻人。那些单价并不算太高、单独包装的生鲜商品,当日即买即做即吃,一顿饭的分量正好吃完。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“一人份的生活方式”,满足了这些年轻人的食用需求。
随着单身群体的崛起,催生了单人型消费经济。别看包装小,赚钱能力并不弱。小包装商品利润更高,销量却不小,据盒马的数据统计,同样是盒马大米,1斤小包装卖9.9元/斤,十斤大包装卖7.8元/斤,小包装的销量却是大包装的三倍。国金证券研究曾经发布一份《单身经济专题分析报告:单身经济崛起,消费新势力抬头》。该报告显示,年轻的单身群体是未来中国消费趋势变化的方向,而近年天猫“双11”的销售数据也显示,“一人量”的商品已成为新宠。
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,小小的一份量,无论是化妆品还是葡萄酒,都刚好满足好奇心。小包装还能控制卡路里,即便是高热量的美食也可以品尝一下,同时小包装还会显得很“萌”。虽然大包装平摊下来的单价会比小包装便宜很多,可是年轻人的消费信仰是新奇,是健康,是便捷,是有趣,是时尚,而小包装正好迎合了这一切。
因此,食品包装可大可小,关键看商家想取悦什么样的消费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