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,新标准规定了包装空隙率、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。该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,为企业和市场设置了两年过渡期。
过度包装实际上是一种“喧宾夺主”的行为,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于环保无益。中秋将至,月饼是否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?
新标准规范了31类食品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,同时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,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,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。为避免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,以及产生新浪费,新标准设置了2年过渡期。
随着中秋节临近,商品过度包装、豪华包装等现象又有抬头之势。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》,以标准为抓手,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,并将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。新标准将给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?
商品包装具有保护商品、引导消费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作用。但过度“颜控”不过是商家将成本附加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
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及化妆品类商品时,如何快速判断包装是否过度?
购买产品时,消费者如何快速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包装?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介绍,消费者一般可以通过“一看、二问、三算”,判断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。“一看”,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,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;“二问”,就是在不拆开包装的情况下,问清包装层数,判断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装是否超过了三层,其他类食品及化妆品包装是否超过了四层;“三算”,就是要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,并与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进行对比,看是否超标。“以上三方面,只要一个不过关,就可以初步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。”魏宏说,“从绿色环保的角度,我们建议消费者要避免选购过度包装的商品。”
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马爱进分析称,以茶叶包装为例,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金属或者塑料包装即为第一层,依次向外数,有几层包装就是包装层数。同时,产品固有属性的材料层以及紧贴销售包装且厚度低于0.03毫米的薄膜不计算在内。比如粽叶、竹筒、天然或胶原蛋白肠衣等属于产品固有属性的材料层。
新标准还明确,食品或化妆品内装物的体积是用净含量乘以必要空间系数来表示,必要空间系数的取值依据产品而定。以酒类商品为例,酒的必要空间系数是13,一瓶500毫升的白酒允许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30%,可以计算出这瓶白酒外包装的最大允许体积为9285.7立方厘米。假设这瓶酒外包装的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、15厘米、30厘米,则实际外包装体积为9000立方厘米,小于最大允许值,符合标准要求。